周中之,男,1952年3月生,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慈善与志愿者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优秀教师(2014),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2009),中国普通高校两课“百佳”教师1997),上海高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1996),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3年),上海市育才奖(2012)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上海市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伦理学》,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规范体系的研究》《慈善伦理的文化血脉及其价值导向》、国家教委项目《马克思主义道德理想与现时代》、《学分制与高校德育改革》以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等20余项。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曾四次出席国际经济伦理代表大会(ISBEE),其中入选的论文《当代中国消费的伦理评价和经济评价》被刊登于英国剑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欧洲经济伦理评论》。
	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伦理学》和上海市九五重点教材《经济伦理学》。主持上海市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伦理学”。
	发表经济伦理、思想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论文100余篇。论点曾多次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学术文摘》《人大复印中心》等全文转载。出版著述《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消费伦理》等10余部。
	2002年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消费伦理》,人民出版社2012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大众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
	4、《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人民出版社,2009年
	论文(CSSCI论文)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民族形式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之初探》《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若干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新课题及其实现路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2
	(二)伦理学与道德建设
	《论新中国伦理学的发展及其前瞻》《道德与文明》2009.6
	《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关系新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2
	《21世纪雷锋精神研究的伦理反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2
	《德育引领创新人才培养》《伦理学研究》2010.2
	《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生观》《伦理学研究》2006.1
	《诚信的道德价值》《伦理学研究》2003.1
	《诚信建设与当代中国道德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2
	《道教伦理思想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伦理学研究》2006.2
	《现代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研究》《高校理论战线》2002.10
	《道教伦理思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伦理学研究》2007.5
	(三)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与科学发展观》《伦理学研究》2008.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3
	《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规范体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2
	《金融危机下思考中国消费伦理》《解放日报》2009.2.22,《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消费主义:金融危机产生的文化土壤》《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消费的自由与社会责任》《道德与文明》2007.2
	《论消费者责任行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2
	《现代消费伦理视野中的节约观》《消费经济》2006.5
	《企业家慈善活动的文化动因》,《道德与文明》2015.2.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理想与现实》《河北大学学报》2011.3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价值及其理论建构》《齐鲁学刊》2013.1
	《企业家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2
	《伦理学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慈善事业》《江西社会科学》2008.3
	教材
	1、《伦理学》(国家十五规划级教材),人民出版社2004年
	2、《经济伦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个人荣誉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中国普通高校两课“百佳”教师
	上海高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
	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
	宝钢优秀教师奖
	上海市育才奖
	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曾参加第二、三、四、五届国际经济伦理代表大会。
	著作曾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图书二等奖,连续多次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联优秀学术成果奖、上海市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