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生;198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2005-2006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09年6月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经“云南省中青年破格晋升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7年被遴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一、工作与学术简况
1988-1991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任实习研究员;1991-1993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处工作;1993-2003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3-2005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2005-2009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09年8月调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任教授。2002年以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云南佛教、中国佛教,长于汉传佛教仪式及其经典文献研究。从事的主要研究专题有:1、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2、白族宗教研究;3、中国佛教仪式研究;4、清代民间宗教经典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整理大理国写经《护国司南抄》、阿吒力教经典《楞严解冤释结道场仪》、敦煌遗书《坛法仪则》(《金刚峻经》)等共10余种,主要著作有《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2002)、《云南与巴蜀佛教研究论稿》(2006)、《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2008)。科研成果曾3次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奖(1次为合作科研究成果)。
二、2004年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 《<鸡足山志>校注》(合作,第一作者),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
2.《云南与巴蜀佛教研究论稿》,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3.《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
论文:
1.“南诏大理国佛教新资料初探”,载《白族文化研究2003》,民族出版社,2004年1月;载《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6年11月。
2.“赵藩、李根源辑<鸡足山志补>补论》”(合作,第一作者),载《赵藩纪念文集》,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
3.“唐宋间云南汉地佛教及其与巴蜀佛教文化的关系”,载《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6月。
4.“<南诏通纪>的作者、卷数、影响及评价”,《学术探索》2004/04。
5.“南诏观音佛王信仰的确立及其影响”,载《大理民族文化论丛》第一辑,民族出版社,2004年11月;《唐代佛教与佛教艺术》,(台湾)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出版,2006年6月。
6.“高奣映<鸡足山志>新识”(合作,第一作者),载《西南古籍研究》2004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7.“论大足宝顶为佛教水陆道场”,载《大足石刻研究文集》(5),重庆出版社,2005年8月。
8.“宋僧慈觉宗赜新考”,载《大足石刻研究文集》(5),重庆出版社,2005年8月。
9.“白子国”,载《白子国研究考古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4月。
10.“大理白族地区的民间宗教”,《宗教哲学》(台湾),2006/06。
11.“云南佛教的历史及经典简述”(合作,撰写汉传佛教部分),载《佛教与云南文化论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
12.“剑川阿吒力教经典及其现代价值”(合作,第二作者),载《佛教与云南文化论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
13. “《论傣族诗歌》是伪书”,载《佛教与云南文化论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
14. “《大理古佚书钞》是伪书辨”,载《佛教与云南文化论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
15.“敦煌遗书和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普贤行愿品》”,载《普贤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11月。
16.“大理国写经研究”,载《民族学报》第四辑,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17.“达摩宝传与清末明初民间宗教派别--以其对‘祖师西来意’的理解为中心”(合作,第一作者),《宗教学研究》2007/01;《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7/06。
18.“敦煌遗书中现存的《坛法仪则》”,载《禅和之声——“禅宗优秀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
19.“川滇两高僧:楚山与古庭(年谱) ”,载《禅心映天成 显密照石经——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能海上师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
20.“再论大足宝顶为佛教水陆道场”,载《科学·信仰与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佛教卷》,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
21. “宋代的信仰性佛教及其特点——以大足宝顶山石刻的解读为中心”,载《2005年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12月。
22. “《水陆仪》三种叙录”,载《天问》(丁亥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23.“敦煌本《坛经》校释疏义”(第一章),载《藏外佛教文献》第十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24. “敦煌本《坛经》校释疏义”(第二章),载《藏外佛教文献》第十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25. “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二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 大毗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载《藏外佛教文献》第十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26.“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九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 大毗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载《藏外佛教文献》第十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27.“圆通三慧大斋道场仪”,载《藏外佛教文献》第十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28. “佛教不只是非显即密——为拙文《论大足宝顶为佛教水陆道场》补白”,《佛教文化》,2008/06。
29.“云南阿吒力教研究学术史”,载《白族文化研究》200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三、学术会议(2008-2009):
国际会议
1.“中国地方社会仪式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5月5-7日。
2.“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江苏无锡,2009年3月28日-4月1日。
国内会议
1.“纪念七塔禅寺建寺1150周年暨‘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浙江宁波,2008年10月19-20日。
2. “西山论坛·佛教文化暨巨赞大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广西桂平,2008年11月5-7日。
3. “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江苏扬州,2009年3月24-26日。
4. 第二届“忏悔的宗教意义”两岸宗教文化学术专题讲座暨座谈会,台湾台北、桃源,2009年8月21-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