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猛,男,1965年10月生,教授,博士,“九三学社”会员。2009年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1991年-1997年,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地理系。研究领域为全球变化,GIS应用,旅游资源评价。
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山(西)陕(西)断陷盆地河湖地貌演化的时空规律研究”(编号:40671018);主持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课题“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火山景观地貌调查研究”;主持上海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项目”自然地理学”(编号:DZL809);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山西临汾盆地末次冰期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研究”(编号:41071004),汾渭地堑系列湖盆第四纪中晚期地貌与沉积阶段性演化的时间序次差异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第四纪研究,2012,32(5);山西地堑湖盆湖退-湖侵的地貌沉积响应及其构造指示意义研究. 第四纪研究,2011,31(6);Morpho-sedimentary Evidences Showing Late Cenozoic Right-lateral Movement and Accumulative Displacement of Huoshan Fault in Linfen Graben, Shanxi Graben System, North China. Front. Earth Sci. China, 2010, 4(3) ;汾河地堑湖盆第四纪地貌-沉积特征的构造控制. 地理学报, 2010,65(1);雁荡山流纹岩地貌景观特征及其形成发育规律, 地理学报, 2008,63(3);崇明”农家乐”现行旅游运营模式弊端及创新研究. 旅游学刊, 2006, 21(5);Quaternary paleolake development in the Fen River basin, North China. Geomorphology, 2005( 65) ;汾河流域河湖地貌发育对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地理学报,2002,57(3)